com6774澳门永利丽娃河畔俊秀楼409室,这是庞维国教授的办公室,也是他的“办公室书房”,书橱、挂饰,还有那些堆在橱顶或者藏在纸板箱里的书,都与阅读、写作、思考和生命有关。教授书房的故事,从我们轻轻敲开这扇房门后,由主人娓娓道来。
静谧一隅自有书香来
被夏风轻拂着的师大校园,绿意盎然。庞维国教授约12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布置了好几个书柜,粗粗算算,也有2000多册藏书,散发出静谧书香。这里,不仅是庞教授日常工作的场所,也是其学术研究、专心治学的一隅。一幅特别的“师生拼图”,是他和那些分布在世界各地优秀学子的张张笑脸组成的,作为教师的骄傲与自豪溢于言表。
其中,一排木质书橱里,心理学的研究类书籍几乎占了一半,中英文的都有。就着书橱的纵深与走向,书被摆放成内外两排。最常用的,庞维国会放到向外侧,里面的则是不太常用的或者阶段性重要的书籍。还有一些用纸板箱装起来的书,会出现在橱顶上、书桌下、墙角边。
“我是搞教育心理学的,所以基本上这些都是跟教育心理学核心主题比较密切相关的、与主要研究领域特别相关的书籍,创造性深度学习、教学原理、创造理论、自主学习等主题的书籍都是要经常翻阅的。”庞维国说。
几周前,刚刚出访瑞士归来的庞维国又从当地背回来一摞书,尚且来不及整理上架,便暂时放在了一个大容量的帆布袋中。其中,还有一件特殊的礼物——让·皮亚杰的博士学位论文原稿。
在心理学领域,让·皮亚杰(Jean Piaget)是一个不朽的名字。作为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研究为我们解开儿童认知发展之谜提供了宝贵线索,他的理论与实验成果不仅对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着深刻的启发。他的认知发展理论也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一生留给后人60多本专著、500多篇论文。
此行访问,庞维国来到瑞士纳沙特尔大学,作为com6774澳门永利皮亚杰研究中心主任,庞维国有幸获赠了一本皮亚杰博士学位论文的原稿。“这份沉甸甸的礼物过于贵重,我自己是绝不能私藏的,还是要作为珍档交由学校来收藏。看,赠予方还为此专门写了一张卡片。”触摸着满载心理学大师学术研究心路历程的论文原稿,庞维国很是激动。
教授教你做笔记
除了心理学类,书橱上还多有滋养心灵的国学类书籍。“当年也曾是一枚想考中文系的文艺青年。”庞维国教授笑着说起高考往事。
在他大量的国学类书籍中,四书五经都是有的,还有中国历代的思想史,历史的、哲学的、文学的,“我个人对文学还是比较热爱的,这一部分书籍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能够滋养我的心理学研究。因此,我常常能从中找到一种照应,仿佛看到了一种关联,古人是不是在心理学方面也有研究,或者留下了怎样的相关典故,这样的故事,很容易跳进我的脑海,产生联想。”
除了这个木质书橱,还有几个大铁皮柜子,容量相当可观。几年前在做办公室更新的时候,这个铁皮柜子可以自由处置,庞维国便从其他老师处要了下来,放在自己的办公桌对面,几年下来,上上下下也都塞满了,依旧是既有专业书,又有文学书,还有一些必须保存的研究资料。
《大学》《中庸》《论语》与《孟子》等儒家典籍,以及从《诗经》至《春秋》的诸多古籍,还有涵盖先秦诸子至清代以后的思想史名著,庞维国均有所收藏。这些珍贵的藏书不仅是他提升人文史学素养的宝贵资源,更为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触类旁通的便捷之路。在他的书斋中,这些经典著作熠熠生辉,见证着他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我们的探访中,《全唐诗》《全宋词》《说文解字》等“工具书”,都能在书架上找到。还有一些书,庞维国甚至会藏有多个版本,对比其中不同的阐释,启示更多的思考。《中国古代教育家语录类编》,这本繁体字版本的书,是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书页已经泛黄,但庞维国觉得还是值得不时翻阅,帮助他洞见古代教育家在谈论教育问题、哲学问题、心理学问题上闪着光亮的见地和智慧。
书架中《中国文化通志》一书,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对中华文化由古到今、分门别类进行全面系统概括,足以代表中国及其丰富文化传统的百卷巨著。还有一套蔚为大观的《大中华文库》,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系统地全面地向世界推出外文版中国文化典籍的国家重大出版工程,都被庞维国视为至宝,“我们很多研究论文是在国际杂志上发表的,这些文献我要经常翻看的,在引述时也会更加准确。”庞维国说。
在他个人的阅读习惯中,常常会在书本上“划重点”,甚至写下自己的认知或困惑,便签贴也会在书本上密密麻麻地出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仿佛也提醒着自己,特定书页上的内容值得反复回望研读。
庞维国还饶有兴趣地从心理学科的角度提出了笔记记录的三个要点:一是笔记的深度,相较于“note taking”“note making”,“note creation”更强调在记录知识的同时,融入自己的创新思考;二是笔记可以多次复习和记录,对笔记内容的复习能够促进对深度思维的锻炼,每次复习中都会生发出新的想法与收获;三是笔记的形式,采用多种颜色记录可以调动注意力,方便重要信息的标注和获取。
诗中也有心理学
事实上,除了办公室书房,庞维国家里也有很多藏书,是办公室书房2倍多的藏书量。“我有莫言的全套文集。”庞维国爽朗地笑道。钱锺书先生的《围城》,他也翻看了好多遍,以至于对里面不少对话细节都记忆犹新。
作为学者,大多数时间用于专业研究,中午的碎片化时间,庞维国就会进行一些泛阅读,听一听音乐。有时,此前看过的音乐类书籍就会随着旋律产生联想,对音乐旋律、结构都会沉入下去,调取到过去的思维认知,围绕这一领域会产生一些思考。这个过程很有趣,亦很享受。
一个人的阅读不能太设限,这对打通思维堵点、启发创作都大有裨益。事实上,某种程度上,艺术也好,文学、学术都是一样的,都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给你讲一个故事,然后影响人。因此,庞维国经常会与学生提及,学术研究也是在讲故事,当然一流的学术作品就是讲一流的学术故事。也因此,他很推荐除了每个人深耕的专业领域,多读一些文学、史学、管理,音乐、建筑、艺术的书,是用脑的最好调节,又是帮助拓展眼界和增强素养的有效方式。
岁月流转间,书越攒越多,如今,庞维国会定期将一些不太重要、没有太多营养的书清理掉。在业余时间,庞维国还在埋头搞创作,姑且可以暂名为“古诗中的心理学”吧。
庞维国举例,文学上称为的“通感”,它是指一种感官刺激或认知途径会自发地引起另一种感知的现象。通俗地讲,就是一种类型的感觉引发了另一种或另几种感觉,是一种跨感官的心理联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看着这个菜的颜色,就想吃”,实际上就是颜色视觉引发了味觉反应。联觉具有明确的脑生理基础:当个体对某一事物的感觉十分强烈时,大脑皮层就会产生感觉神经的互通,使人们超越某种感觉本身而产生另一种感觉。
在中国历代古诗中很多诗人描述了联觉现象,或称使用了通感方法。例如,李白在《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诗中有“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他用“落梅花”视觉,描述“玉笛”声觉;林逋在《山园小梅》中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用“暗”的视觉,描写“香”的嗅觉;清代诗人严遂成《满城道中》有“风随柳转声皆绿,麦受尘欺色易黄”的描述,用视觉“绿”,描写风“声”带来的听觉。
“我都没有跟人提及此事呢。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引用西方的经典,但你们或许想都想不到,我们的古诗文中同样埋着许多心理学的宝藏,我想写一些阐释的文章,这对学科的科学普及有益,而且由此也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庞维国说。
人物小传
庞维国,com6774澳门永利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夏书院院长,《大众心理学》主编,上海市“立德树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心理学)主任,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创造性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曾获高等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计划”。
教授荐书
《心理学与生活》
从专业出发,如果要与公众产生连接,庞维国最想推荐的一本书是《心理学与生活》。这是心理学领域最为通俗的一本书,他觉得,每个人都可以去读一读。
这是一本了解心理学的入门书,读起来很轻松,会找到生活中的很多投射。了解之后,无论将之运用到工作还是生活,在理解和应对工作、生活中人际关系,包括家庭,自己的人生,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市面上既有精装版,也有普通的版本,这也是国际上比较受欢迎的一本书。
《中国史学入门》
这是一本为想进入中国史学园地的初学者讲说治史门径的书,作者顾颉刚是大历史学家,通过几句话就把要领说清楚了,使读者很快就能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中国历史的基本情况,涉及财经、教育、文化等,是百科全书式的视角。
另外,它告诉读者研究中国史要读哪些书,也因此,这本书,庞维国很鼓励年轻人读一读,尽管出版较早,依然有助于开阔眼界,特别是增强文化自信,对我们了解中华文明发展的渊源大有裨益。
《七堂极简物理课》
通过一本小书,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把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做出梳理描述,即使没有科学背景的人也能轻松读懂。不用带着畏惧,只管投入享受。实际上,那是发生在意大利的故事,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最初是在报纸上通过连载的方式向全民进行物理学普及的,讲述20世纪以来现代物理学的伟大理论发现:相对论、量子力学、宇宙的结构、空间的颗粒、时间的本质等,带领大家轻盈地飞过重重障碍,窥见科学的深刻与美丽。
阅读原文
记者丨刘昕璐
来源丨青春上海
编辑丨王蓝萱
编审丨戴琪
更多阅读:
青年报 | 走进书房看人生——一位教授的追求与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