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媒体关注 / 正文

深入加强技术合作,共同架起友谊“桥梁”,中美官员学者畅谈两大河流

2023年11月20日

  长江和密西西比河作为中美两国各自的母亲河,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促进了交流与发展。11月上旬,由6位来自密西西比河沿岸城市市长组成的美国腹地市长代表团及该国学者,访问了位于长江中游的武汉市以及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市崇明岛,与中国官员和学者进行交流。几十年来,两国地方官员和学者不断开展合作,努力在两大河流之间架起合作与友谊的“桥梁”。


许多中美官员和学者都提到了“相似”这个词


  印第安纳州卡梅尔市市长布雷纳德,在一个晴朗的秋日第一次看到了长江。这条宽阔的河流让这位美国地方官员想起了他所熟悉的密西西比河,后者与长江一样壮丽、一样几乎无边无际。布雷纳德表示,长江在某些方面与密西西比河相似,“这两条河对我们两国都很重要”。

  布雷纳德是此次美国代表团的团长。在为期12天的中国之行中,美国几位市长与该国环境和水文领域的学者,与中国官员和学者就河流保护和流域开发等方面的经验进行了深入交流。尽管美国代表团中的一些人以前从未来过中国,但在此次中国行中,他们却有一种亲切感。

  11月6日,在上海举行的长江—密西西比河流域论坛上,许多中美官员和学者都提到了“相似”这个词。参加论坛的印第安纳大学环境恢复研究所执行主任菲利佩利说,长江“在许多方面与密西西比河相似——宽阔、平坦,用于运输”。在一封回复《环球时报》记者的电子邮件中,菲利佩利回忆了几年前作为游客第一次看到长江的情景,当时他参观了沿途的各种相关水道。菲利佩利认为,长江和密西西比河不仅有着相似的面貌,而且在两国的历史和发展中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许多去过美国的中国环境和水文学者在看到密西西比河时也有一种亲切感。com6774澳门永利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张卫国2019年参加了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一个合作项目。他在密西西比河沿岸待了一周,看到了像长江一样宽阔的河流、河边的湿地、落叶树的一些树枝长到水下、鳄鱼在温暖的泥上嬉戏,还有当地渔民捕获的小龙虾。张卫国表示,当地的小龙虾味道和中国的很像,听说小龙虾原产于路易斯安那州,现在它们在中国也被广泛养殖,特别是长江沿岸,“从非常小的小龙虾案例中,我感觉这两条河虽然相距很远,但有很多联系”。

  当地时间11月15日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出席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时发表重要演讲,指出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欢迎更多美国州长、议员访华,欢迎美国各界人士到中国去”。观察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和他对美国的访问鼓舞了两国人民,他们渴望两国政府官员、学者和普通民众能进行更多的交流,让两国关系走向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在保护河流方面,中美可以一起做出许多努力”


  在此次的中国行中,美国代表团到访了崇明岛。在这个中国第三大岛上,他们参观了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中华鲟保护基地、一个生活污水处理站以及为上海上千万居民提供淡水的青草沙水库。在长江—密西西比河流域论坛上,布雷纳德说,他们非常愉快地了解了中国,以及中国在保护河流和恢复湿地方面所做的努力。他认为,在保护河流方面,中美可以一起做出许多努力,“我们需要做很多工作来改善密西西比河的水质,防止农业化学品污染河流。中国也需要做同样的事情。我希望我们可以相互学习什么(措施)是有效的,什么是无效的,并合作使我们这两条著名的河流造福两国更加可持续”。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环境科学系教授林绍颜也参加了此次崇明之行。在那里,她再次看到了长江。“它(长江)总是很美。”她在访问结束后回复《环球时报》记者的电子邮件中写道,对连接崇明岛和上海市陆地的桥梁、隧道和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印象特别深刻。林绍颜第一次看到长江是在1985年12月,当时她正与南京一家研究机构进行项目合作。

  中美两国在河流、河口和三角洲相关研究领域有着长期的学术合作。张卫国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自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其前身研究机构就与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进行了学术交流。他们的合作从最初的地貌研究,发展到后来的生态湿地和河口研究,而今后将涉及更广泛、更全面的合作。“工业化在密西西比河流域比在长江流域发生得更早,两条河流和河口面临着一些类似的挑战,部分原因是人类活动,如挖掘运河,”张卫国说,“因此美国处理密西西比河问题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在国家层面让我们了解情况并重新接触”


  《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许多中美学者和学生都对两国之间更广泛的交流表示支持。在上述论坛上,各国官员和学者参加了大河流域与三角洲国际研究中心的揭幕式,该中心旨在加强河流三角洲领域的跨国学术合作。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何青表示,新中心将成为一个国际合作平台,让人们可以讨论流域和河口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她说:“对于生活在不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口密度下的世界人民来说,相互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一些美国学者表示,他们希望中美及其他相关国家在河流、河口和三角洲保护方面开展更多的跨国合作。“据我所知,两国的三角洲研究人员之间有很多合作项目,但很少有关于人类方面的研究,而将三角洲作为自然—人类耦合系统进行分析的研究就更少了。”林绍颜补充说,这种类型的研究很难进行,因此两国之间的合作肯定会对相关研究有所帮助,从而大大提高对三角洲的理解,并解决它们面临的挑战。

  谈到长江和密西西比河,菲利佩利建议两国官员和学者在气候适应能力和绿色经济发展方面加强合作。他表示:“特别是中美两国有机会分享减轻洪水影响的方法,并分享以改善环境和提高公众健康为目标的城市绿化倡议实践。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德尔克在论坛上表示,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不仅有助于为当地存在的问题找到新的解决方案,还有助于“在国家层面让我们了解情况并重新接触”。

  据论坛组织者介绍,明年将在美国举行一个类似的论坛,该论坛也将关注长江和密西西比河。届时,美方将邀请有关中方嘉宾访美。观察人士表示,明年的论坛将是中美地方和民间交流不断改善的生动例子。张卫国说,作为一名研究环境和河流三角洲的学者,他很高兴看到中美两国共同努力应对包括经济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在内的挑战,“我期待两国之间有更多的合作和交流,这将造福整个人类社会”。


阅读原文


记者黄兰岚

来源丨环球时报

编辑丨王蓝萱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