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由中共山东省委、求是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理论研讨会在泰安举办。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研究探讨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力量。会上,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代表作了交流发言,本报对部分会议发言进行摘登。
深刻领悟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马建堂
党领导人民通过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大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悟。
深刻领悟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丰富内涵。中国共产党是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百年伟大历程中,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百年来,我们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极借鉴一切人类文明先进成果,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成功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深刻领会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意义。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于中华民族和整个世界的发展进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本,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源,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在思想理念、制度体系、发展道路、人文精神、社会实践等方面所形成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整体性文明创新,是中华民族又一次伟大的文明创造。同时,增添了人类文明新内涵,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新境界,拓展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实现新路径。当代中国向世界证明,在追求人类共同价值方面,中华民族不仅能够赶上时代,而且可以做得更好。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不断夯实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余欣荣
农业绿色发展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发挥引领和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农业绿色理念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农业高质量发展,不能走损害环境,竭泽而渔,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发展路子,而应当开辟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既利当代人、又荫及子孙的新路。农业绿色科技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内核。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农业绿色技术的开发应用,将为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农业发展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的难题提供帮助。农业绿色产业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支撑。农业资源利用必须更加注重保供增收与绿色发展统筹协同,农业生产必须更加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生态保育,农业产业必须更加注重构建全链型、绿色型产业体系,才能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乡村振兴提供系统、持续的基础支撑。农业绿色改革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近年来,农业绿色技术加速向农业各领域渗透,全方位的农业服务体系促进了农业新业态、新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农业经营体制增添新活力。农业绿色政策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保障。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农业经营方式及主体等变化的规律性、系统性研究,使各项绿色支持政策更加精准,更好调动农民和各类主体投身绿色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农业农村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路建平
现代化是世界性的现象,反映了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等各个方面的转变,体现了社会发展方向和人类文明进步。回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有助于我们继续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其性质和特点在于,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指导思想、政策主张,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不断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内涵,确保了中国式现代化在正确的轨道上顺利推进。其意义和作用在于,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走完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几百年走过的道路,而且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焕发出蓬勃生机,而且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新的选择。
当前,中国式现代化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进一步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艰辛探索和基本经验,努力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规律,有助于我们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坚定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华社原副社长)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唐洲雁
高质量发展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关键是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依靠创新发展提供动力,依靠协调发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绿色发展回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以开放发展深化现代化的格局与发展空间,以共享发展实现现代化的价值追求。
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凸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机统一起来,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凸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丰富和创新。它科学研判了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进一步明确了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深层次逻辑关系,标注了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把握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方法论。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山东省政协党组成员、省社科联主席)
以新型工业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黄群慧
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和发展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动力引擎和核心内涵。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进入新时代,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持续推进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以新型工业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五性维度”。深化新型工业化要注重把握技术先进性,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制造强国建设为着力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注重把握战略协同性,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城乡区域体系。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抓手,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要注意把握产业体系完整性,这是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所要求。要注重把握过程包容性,基于人口规模巨大的基本国情,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要注重把握产业安全性,统筹发展与安全政策,推进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推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郭跃文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我国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标注了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的价值底色,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核心价值追求之一。进入新世纪,我们党持续推进共同富裕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提出“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等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共同富裕的时代内涵。
共同富裕是反思、超越西方现代化局限性的必然结果。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追求共同富裕,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最终解放为价值旨归,超越了以资本为中心、以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为特征的西方现代化,是对近代以来中国深受资本主义列强欺侮荼毒的惨痛经历、对资本主义现代性危机进行深刻反思的必然结果。
把共同富裕作为重要特征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共同富裕为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彰显了鲜明的人民性和公平性价值追求。从对象看,共同富裕覆盖了全体人民。从领域看,共同富裕涵盖了全部领域。从动力看,共同富裕要依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来实现。从过程看,共同富裕是一个动态、渐进、长期的历史过程。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探索符合我国实际和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黄少安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其特定的国情,因而其现代化的具体道路和过程不可能完全相同,各有其特色,同时,有一些基本的过程和基本规律是相同的。因此,在发展中国家推进现代化过程中,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经济规律,也要有创造性,要从实际出发,比如工业化和城市化,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驱动,保护知识产权,引进先进技术等等,探索符合我国实际和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工业化和城市化就像现代化的两个轮子。虽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具体内容、具体方式和标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但是基本的过程至今为止一直没有改变。对于众多变化和遇到的问题,必须着眼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这个大的历史背景去认识、分析和处理。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靠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驱动和引领。已经发生的几次工业革命,都源于代表性的、关键性的、通用性的技术,从而能够生产出划时代的、代表性的、具有广泛用途的机器或工具,代表性技术又引领众多的技术创新和工具创新,形成工业革命高潮。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保障,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讲席教授)
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法治的深刻内涵与实践依循
焦富民
丰富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和乡村治理现代化,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治的科学引领与有效保障。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治理现代化就是要不断对乡村旧有体制机制进行深度改革,以良法善治有效回应乡村秩序、乡村建设与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呼唤。必须充分认识到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法治作为现代化治理的基本方式,是深入推进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抓手。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每向前推进一步,迫切需要乡村法治建设跟进一步,甚至还要先行一步,如此才能保证法治始终有效引领与保障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
有效形塑良好的乡村法治轨道,要坚持党对乡村法治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发挥党对乡村法治建设的总揽全局作用和协调推进作用。乡村法治建设将保障农民权益作为乡村法治理念,将回应农民期待作为乡村法治表达,将解决农民问题作为乡村法治要求。坚持法治在乡村“三治”中的基础性地位,只有通过“法治”升华“德治”的质效,标定“德治”的底线,才能充分发挥“德治”对“法治”的重要补充作用,发挥出“德治”推动乡村治理走向“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更高质量的独特功效。
(南京财经大学教授,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以数字化驱动中国式现代化
安晖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数字化凭借其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和广覆盖性的特点,将在这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加快数字化发展能够充分发挥优势,高效应对挑战,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加快推进数字化发展能够使我国人口和市场的潜在规模优势,有效转化为海量数据优势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从而在推动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形成显著比较优势。另一方面,数字化发展通过创造更多数字职业、推行数字化服务、打造智慧养老模式等方式,助力应对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治理和服务挑战。
面向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始终坚持将数字化发展全面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更好地以数字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通过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夯实数字化发展基础。通过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以数字化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建设公平规范的数字治理生态、构建开放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格局,增强数字化发展关键能力。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研究员)
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汤继强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以成都为例,从人文经济学的视角来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
其一,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实践中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探索中实现赓续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人文经济学,是体现文化与经济、文化与人的发展、人与自然的繁荣共生。
其二,人文与经济的融合。在世界文化名城建设中“以文兴业”推动了产业规模能级的新跃升,“以文营城”激活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以产强文”推动了天府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生动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的人文经济学内涵。
其三,科技与人文经济的耦合。基于高质量发展而言,科技赋能下人文与经济多场耦合,催生出的新场景、新空间、新产品、新业态等“烟火气”,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造宜业宜居的城市高品质幸福生活,让文化丰盈程度成为衡量百姓幸福指数的重要尺度,既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的“万千气象”,也彰显了高质量发展的人文价值取向。
(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主任、首席经济学家,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教授)
中国共产党探索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路
余一凡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坚持“第二个结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意味着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意味着中国人民将以更加自信自立的方式看待中国、看待世界,既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更加鲜明的中国标识,在世界文明发展中深深打下中华文明的烙印,又为解决世界文明发展难题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面对各种新事物和新挑战时,更要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向中华文明要智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提供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这是在21世纪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传统与现代有机衔接的必由之路。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地理格局
叶超
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地理格局主要由城乡、东西、中外三大关系所形构,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城乡、区域、中外三对关系间的协同治理,构建空间战略联动机制是新世纪以来国家治理的重要议题,未来须着力整合城乡与区域发展战略,重塑开放引领、由内而外的新格局。
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地理格局发展变化最宝贵的经验是:融入世界才能开创新局,近现代以来,世界格局处于两极与多极的交替之中,中国道路则表现出“开放—变革—开放”特征。当前中国正处于变革期,须首先稳定城乡区域内部格局,进而继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城乡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的难点在乡村和西部,融合的重点领域是市场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化,着力方向是通过顶层战略统筹和基层政策互通消除社会空间壁垒,重点聚焦流动人口治理在破解二元格局中的关键性作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om6774澳门永利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周占华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需要回答中国式现代化法治保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为什么人”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法治保障的根本保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同时通过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强化中国式现代化法治保障的题中应有之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把以人民为中心贯穿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领域、各环节,贯穿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和公平正义的新期待,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所长)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袁红英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应明确四大主攻方向。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目标包含了城乡融合和区域协同的任务目标,也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核心途径。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发挥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持作用,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互促。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深刻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互促发展方式。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开放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为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方案,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支撑。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应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凸显四大路径:一是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不断扩大社会财富总量规模、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二是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加大力度补齐各个领域发展短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三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积极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四是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增强双循环互促能力。
(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包心鉴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艰巨任务深刻要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牢牢把握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地位。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主体地位,这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精髓要义完全契合,是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必须充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逻辑。第二,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实现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美好生活需求。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的问题导向和深入解决问题的特有品格,突出体现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上。我们党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本质要求,根本宗旨就是要通过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入解决新征程上的社会主要矛盾,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扎扎实实落到实处,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第三,坚持以制度为保障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释放制度现代化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治理效能。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制度现代化。把民主制度和国家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项重要功能和突出任务。
(中国政治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特邀研究员)
阅读原文
来源丨大众日报
编辑丨王蓝萱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