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媒体关注 / 正文

媒体关注丨演替后期更加稳定?华东师大团队揭示长期演替进程中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尺度依赖性

2023年10月09日

  演替理论是植被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指导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理论,被认为是解决当代人类环境危机的基础。经典演替理论认为,随着演替的进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逐渐提高。这一观点被广泛写入生态学教科书中,并已成为生态恢复的指导思想。但是,针对这一观点的长期实证研究依旧十分缺乏。

图说:演替-稳定性和多样性-稳定性关系的空间尺度依赖性概念框架 采访对象供图

  北京时间6日,com6774澳门永利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黎绍鹏教授团队领衔在国际权威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科研团队发现:演替进程中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趋势具有典型的空间尺度依赖特征,揭示了只有在大的空间尺度上才能检测出稳定性随演替显著增加的趋势,进而改变了“生态系统稳定性总是随演替进程逐渐提高”的传统观点。

  这一研究利用全球历时最长的弃耕地次生演替连续监测序列,基于多尺度稳定性理论框架,解析了60年演替进程中生态系统时间稳定性在样地和样方大小两个空间尺度上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大的空间尺度上,时间稳定性随着演替的深入逐渐升高;而在小的尺度上,时间稳定性并未在演替进程中呈现上升的趋势。在小的尺度上,虽然演替后期物种的稳定性更高,但是不同物种随时间波动的同步性也升高,二者相互抵消,导致小尺度上演替后期生态系统并未趋于稳定。在大尺度上,演替后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提高主要是不同样方的不同步波动所导致的。

  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关系也存在典型的空间尺度依赖性。在小的尺度上,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并未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在大的尺度上,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通常呈现正相关关系,且相比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稳定性的相关关系更为显著。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功能多样性的维持对于提高退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尤为关键。

  生态系统演替理论作为指导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的重要基础理论,如何检验相关假说和观点的有效性依旧存在很大的瓶颈。这一研究将长时间动态监测和多尺度稳定性理论框架相结合,实现了弃耕地演替进程的准确量度,进而打破了学界对于生态系统演替规律的传统认知,并为发展新的演替学说和生态恢复理论提供契机。


阅读原文


作者郜阳

来源丨新民晚报

编辑丨钱梦童

编审丨戴琪


更多阅读:

科学网丨新研究为演替学说和生态恢复理论发展提供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