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家庭使用Musepedia导览小程序对研学手册上的闯关问题进行检索,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完成“大白兔奶糖”宣传海报的制作……一场博物馆研学活动在长风商标海报收藏馆内展开,因一群大学生带来的科技赋能为参观博物馆注入深意,而对这支大学生创业团队自身而言,未来的发展也在这个春天孕育起更多希望。
用科技激发观众对文博知识的探索兴趣
在长风商标海报收藏馆,华师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三学生刘诺纬和几位小伙伴一起设计了一场特别的博物馆研学活动。他们以“学做海报设计师”为主题,充分利用科技优势,使观众能够在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中感悟展馆的魅力,激发对文博知识的学习兴趣,掌握相关知识,实现“教育+科技”的优势互补。
现场,四组家庭使用研学手册,在团队成员钟泳仪的带领下开始了对收藏馆的参观学习。在参观过程中,有的家庭选择在Musepedia导览小程序的“发现”功能中,通过直接阅读各个展品的详细介绍来完成闯关答题,也有的家庭使用Musepedia对研学手册上的闯关问题进行检索,从而获得了对展品信息的深入了解。
以连线题为例,有的小朋友在看到“冠生园”的盒子图案时,不清楚冠生园是否是一家经营食品的店,通过Musepedia提问“冠生园是食品店吗”便能快速确定问题的答案;根据海报对电影内容设置的题目,有的小朋友通过Musepedia提问“野火春风斗古城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也很快得到“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杨晓东、金环、银环等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起义的故事”。
Musepedia导览小程序开发负责人王晨晖表示,通过应用自然语言处理的深度学习方法从而让模型具备了从大量资料中快速而又准确地抽取出答案的能力。在博物馆研学活动开展前,团队前期就与长风商标海报收藏馆合作构建,只需提供展品资料,而就能通过深度学习的方法实时将问题的答案抽取出来。
当日,在完成研学手册的游戏任务之后,小朋友们还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完成了“大白兔奶糖”宣传海报的设计制作,让博物馆研学得以精彩收官。
想在未来与更多博物馆合作
本次博物馆研学运用技术优势,是科技赋能教育在博物馆教育场景下的一次生动实践,而这背后其实是一支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创新探索。
《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中指出,要创新博物馆学习方式、加强博物馆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团队负责人刘诺纬告诉记者,在“挑战杯”与“互联网+”等赛事的推动和com6774澳门永利科技园项目孵化的支持下,5位大学生在去年9月组建了米弥特科技的核心团队,以科技为博物馆文旅赋能为初衷,致力于为博物馆、学校和教育机构围绕导览、文创、教育和研学产品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从一开始的5人到现在的15人,成员来自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教育学、数据科学、统计学、经济学、美术和设计学等多个专业,这样的多元学科背景不仅保证了团队出产教育产品的专业性,同时也为科技融入教育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刘诺纬自信,作为互联网创业团队,在重视跟进前沿技术的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华师大教育学科的优势,注重教育内容的生产。
此次研学活动中使用到的Musepedia和之后将会加入博物馆教学场景的Museschool,就是他们为博物馆教育打造的两款应用。Musepedia小程序的用户对象是博物馆游客,用“问答”、“推荐”和“发现”功能提升游览体验。除此之外,Musepedia也可以为博物馆提供数据分析的技术支持,帮助博物馆快速了解当前展馆内的热门展品和热点问题。
博物馆教育致力于将博物馆馆藏资源转化为优质的教育资源,但在转化过程中往往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之后,Museschool的用户对象将定位为博物馆和学校,团队计划为博物馆和学校提供模版化研学手册设计平台,并为有需求的博物馆和学校提供专业的研学活动定制设计服务,使资源开发应用高效化、馆校合作共建常态化。
近期OpenAI的ChatGPT引发社会热议,其大规模语言模型的运用同样引发团队思考。“未来,我们也将尝试运用GPT模型构建更高质量的问答对话,坚持以科技赋能教育为理念,持续发挥科技力量,整合博物馆教育资源,创新博物馆学习方式。”看到文旅业资源丰富,这让刘诺纬团队信心倍增,大家相信,在“双减”政策下,这样的科技赋能定能更加有效助力青少年素质教育,这支团队将继续携手同行。
阅读原文
记者丨刘昕璐
来源丨青春上海
编辑丨王越月
编审丨戴琪
更多阅读:
青年报丨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团队开发研学活动新应用——“科技+博物馆”助力青少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