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针见血指出,眼下我国化妆品行业的原料仍大部分依赖进口,这是国内少数的几个原料进口行业。
一个国家化妆品市场销售前十的品牌,本土和外来品牌的比例各占多少?在日本,十大品牌中仅一个非本土品牌;在韩国,十大中则有两个非本土;而中国,十大中的8个都不是本土品牌。
“5·10”中国品牌日,在这个洋品牌占绝对优势的美丽产业中,全国20多家首批成员于华东理工大学结成国际优势产业化妆品品牌集群。有意思的是,作为化工专家,华东理工原校长、华东师大校长钱旭红院士回到母校,担纲新的品牌集群首席专家。
【化妆品产业规模还将翻番到万亿】
“0到90岁的各年龄人群都会用到化妆品,即使男士说自己不用化妆品,但事实上牙膏也是纳入化妆品管理范畴的。”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燕君女士笑言,化妆品覆盖了护肤类、彩妆类、清洁类、防晒类、发用类、香水类等多个类别产品,可以说无处不在、无人不用。
站在历史坐标上,从诞生在1830年的扬州谢馥春,到创始于1898年的上海家化,中国本土化妆品牌也发端已久。其他国家和地区,韩日的本土化妆品品牌分别发展了85年、130年,欧美更是历经172年品牌发展历程。
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化妆品市场,化妆品零售额的增长速度领先于社会零售品总额增速,产业规模从起步期100亿增至5000亿元,保守估计未来可能达8000亿元到1万亿元。赵燕君透露,近年来上海市场化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达13.9%,在沪上社会零售品的占比超过一成。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上海市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全市化妆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形成年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的领军企业10家。“这一目标,现已基本实现。”她说。
【“大宝”等倒逼本土品牌高端化】
不过,化妆品大国未必是强国。“我二三十年前一直用‘大宝’,但后来‘大宝’没了,被美国人收购了。”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刘平均不无遗憾地说,他去北京医院配到一种维E乳涂手,现在自己手部老年斑很少见,但这并非商品化、品牌化的美妆产品。他认为,中国化妆品行业研发,应适合中国人肌肤特点,并注重天然植物、天然药物。
对比一下,中国对于化妆品的人均消费水平约45美元,而美国是273美元,韩国是267美元,日本是297美元,都数倍于中国。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成为全球巨头竞争之所。如在上海,化妆品行业同样总部经济集聚,从欧莱雅到雅诗兰黛,共有30余家跨国企业在沪设立中国区或亚太总部,其中有8家在沪设立研发中心。
国际国内,品牌至上。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明确“畅通国内大循环”,其第一节便提出: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保护发展中华老字号,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率先在化妆品、服装、家纺、电子产品等消费品领域培育一批高端品牌。化妆品,列在高端品牌培育对象之首。
关于上海市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表明,到今年,上海计划拥有3到5个走向国际的领军品牌,培育20个国内一流经典品牌,并孵化一批潮流新锐品牌,让上海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
徐瑞哲 摄
【原料靠进口、重金属残留必须攻克】
在东方魔都,国际国内品牌云集,其中进口化妆品的产品数和货值均占全国同类进口产品近60%,位居全国第一,同时国内一线化妆品品牌企业数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不过论研发投入水平,国际化妆品企业研发费用约占营业收入的3%,而国内化妆品企业研发费用的占比还只有2%。
“化妆品产业,首先是提升原料供给能力,”钱旭红院士1980年代中后期博士毕业后,就曾在精细化工领域与上海家化开展合作。他一针见血指出,眼下我国化妆品行业的原料仍大部分依赖进口,这是国内少数的几个原料进口行业。他认为,基础研究方面,我国化学、材料学、生物学的科研水平在世界上比较领先,而与化妆品行业的这一现状相比落差太大,“我们应当有能力实现化妆品原料的自主供给,甚至引领世界。”
另一方面,化妆品行业是美丽产业,也应当是绿色产业,需要保障用户健康也必须解决自身“健康”问题。钱旭红表示,化妆品生产污染包括被忽视的重金属污染,比如汞含量超标的问题。其中,小厂家的这一问题尤为严重,甚至来华国外品牌也有比较突出的。因此,本土化妆品产业集聚度需要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严格树立绿色壁垒和屏障,通过汞残留等的检测、控制、消除,来引导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当前,由华东师大、华东理工等高校和企业组织的上海市重大科技专项15个前沿战略领域之一,即超限制造项目,正在突破化工、制药、材料、医疗器械、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制造极限。钱旭红表示,近年运用微纳技术已大幅改良乳化工艺,让药妆等产品的高端制造在“桌上工厂”、“掌上工厂”等极小尺度上实现。
阅读原文
记者丨徐瑞哲
来源丨上观新闻
编辑丨王越月
编审丨戴琪
更多阅读:
文汇报丨除了国潮风价格战,国产化妆品如何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