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些大学仅向师生亲友校友等特定人群开放,有需求的公众难以进入学校参观活动,并由此产生二手交易平台兜售进校“门票”的不良现象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
城市孕育大学,大学影响城市。这几天,多所高校对此进一步研究优化管理措施,有序恢复对公众开放,其中有些高校市民公众只需刷身份证即可入校啦。一方面,公众入校参观感受高等学府氛围的心愿得以满足,另一方面,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可以阅读的建筑,流淌的河水,也都期待公众文明温柔地对待。
复旦大学
复旦的校外访客预约功能采用的是本校师生员工线上邀请进校的模式,进校需要刷身份证。
对于校友,已经在校友服务平台注册并成功报名“复旦校友进校权限申领”活动的校友都可以预约进校权限。校友一次申领进校成功即长期有效,只要带身份证,在各校门处刷卡或者登记即可入校。
记者今天从学校了解到,这几天,复旦大学还在加紧研究进一步简化手续,将以更便捷的方式方便公众入校。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校园管理办公室称,学校正在对校内人员在闲鱼平台上出售代预约服务的现象进行调查,查出源头后将进行批评教育等严肃处理。同时,上海交通大学已在着手开发建设个人参观预约系统,开发完毕后将面向公众提供预约进校参观服务。
如今,过渡期间,公众可以致电校园管理办公室,由办公室老师帮忙完成信息登记后进入学校,校园管理办公室电话可在学校官网进行查询。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从5月17日起优化入校申请,校外人员不再限定必须在访客预约系统中提供校内被访问人员信息后才能入校,而是在校门口刷身份证登记后即可允许进校。
同济大学四平路校门处,如今门卫室的窗户玻璃上已贴有提示,访客在下方的设备上刷身份证登记信息。当门卫室的电脑屏幕上跳出身份信息,即完成了登记,准予入校。
com6774澳门永利
自2月20日早上8时起,校师生员工、离退休人员进校无需报备审批,刷校园卡进校。申办校友卡的校友进校无需报备审批,刷本人身份证进校。
对于公众入校问题,学校已自5月18日起执行优化方案。校外人员刷身份证入校。经报备的快递公司人员可以刷身份证入校,其他快递员及外卖员原则上不得进入校园。
校方特别提示,校外人员及车辆入校须遵守学校校园管理相关规定,服从管理,不得干扰学校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禁止携带宠物入校,入校人员自行承担自身安全及同行未成年人安全监护责任。
华东理工大学
3月中旬起,在校师生员工刷校园卡或人脸验证进校。校外人员刷本人身份证进校。实行实名制是为了方便校园安全管理。
今天下午,在华东理工大学徐汇校区的大草坪上,一些放学的中小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飞奔玩耍,还有的人在树下弹着吉他,时光曼妙。
临近毕业季,毕业生们穿上了学位服拍摄毕业照,不少毕业生的家长也来到华理校园,与孩子一同拍照留下难忘的时刻。在孩子的陪同下参观校园,漫步青春河边,打卡青春桥、陇上书店、大草坪,感受大学的人文气息。
华东政法大学
苏州河华政段滨河步道已成为集最开放的公共空间、最高雅的历史建筑和最美丽的校园景观为一体的标志性新景点。
校园开放后,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又再次成为热门的去处。无论从苏州河步道还是校门直接进入,都可以直接步入。
位于万航渡路1575号的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作为上海城市史上最早的大学校园,拥有与苏河美景相得益彰的圣约翰大学近代建筑,深深镌刻着百年近代高等教育和七十年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历史印记,呈现出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相互交融的“最上海”城市文脉。在这里,公众还能邂逅行走的团课、实景思政课和校园志愿者讲述建筑可阅读的故事。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从4月起允许校外人员通过刷身份证人脸验证的方式直接进校,开放区域包括了几乎全部公共区域,仅教学办公楼、实验室、学生宿舍楼等区域除外,在时间上也只限定晚上9时30分至第二天早晨6时禁止入校。
学校介绍,学校周边社区众多,疫情后居民想恢复入内锻炼的呼声高。学校反复衡量后,采取了目前这套管理措施。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关于进一步推动校园对外开放,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在5月17日推出优化措施,明确开放空间为松江校区和古北校区校园室外公共区域,开放时间为每天8:00—18:00,遇有学校重大活动,可视情况临时关闭访客进校权限。
访客持身份证从访客通道经人证核验后即可进校,原则上访客车辆禁止入校,进入校园禁止大声喧嚣、使用大功率外放设备和操作无人机,同时禁止在校园遛狗、搭帐篷、钓鱼、野炊、滑滑板、滑旱冰和未经报备散发传播商业广告等活动。
与此同时,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博物馆也对外开放,通过官网及微信公众号同步上线校博物馆参观预约系统,校外观众可通过预约系统进行参观预约。
== 记者手记 ==
期待更开放的校园和相匹配的文明素养
此前,疫情影响,封闭校园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应对,如今的大学校园,应该早日恢复到正常开放状态。这成为公众的一致期待。正是因为一些高校管理上采取对限定人员开放,这让“黄牛党”找到了生财之道。
大学关上的一扇门,让很多人怀着朴素向往、对校园好奇张望的这份“心愿清单”落了空。采访中,也有一些高校私下透露,“关门容易开门难”,一开放,相伴而生的问题会给管理带来新的考验甚至是麻烦,因此,也有一些高校宁可延续此前的政策,求份清净。
教育家梅贻琦有名言:“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作为思想和文化高地的大学,大学环境、人文底蕴、教育资源、公共设施等都深受公众的青睐和向往,也十分渴望在闲暇之余能有沉浸式的体验和感受。因此,公众对大学进一步开放的力度充满了期待。坦率来说,大学校园开放到什么程度,是对校方精细化管理水平的考验,也一定程度上期待公众文明素养水平的匹配和提升。
对有学校担心的大声喧哗、携带宠物、搭建帐篷、垂钓等行为,公众也应自觉做好举止上的规范。
大学校园开放的前提是有序和安全。我们期待,校园能通过数字化手段和留痕等方式做好管理,把“开门”一事尽快提上日程,用实际行动回应公众的需求和期盼,同时,也呼唤公众进一步文明举止,对于明令不能进入的宿舍、教学楼、实验室等区域严格遵守,用一份份自身的文明答卷来印证校园开放的确不是“问题”,普遍的开放是生活的常态,更是城市里的一道美丽风景。
阅读原文
记者丨刘昕璐
来源丨青年报·青春上海
编辑丨赵一航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