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昆明市第十五届校(园)长论坛在昆一中西山学校举行。多名中小学教育专家、中小学校长在论坛上作专题报告,分享办学经验案例,探索中小学高质量发展的方法和路径。
教育教学课程应基于儿童的成长规律
田爱丽(com6774澳门永利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
田爱丽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策略》为题分享经验,她认为,教育教学课程设置应当基于儿童的成长规律,遵循国家课改要求,顺应数字社会需要,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式教学,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设计真实情境,使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获得知识、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基于儿童活泼好动这一特点,教学活动和课程安排应要尽可能让孩子动起来,基础教育每个阶段都是如此,尤其是小学和幼儿园阶段,教学内容需从儿童的生活经验选择。另外,每个孩子的心智与情感千差万别,教育公平,还得是适应和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差异。
她提到,以徐汇中学理科课程为例,物理、化学、生物课程在实验室、工厂、大公司车间里面学,而不仅仅在教室里学。数学,与土地、城市测量、机械作图等结合起来学。文科课程在图书馆里学,在行万里路的“研学”中学。这样,传统的学科知识传授与现实生活和孩子的经历有机结合,更利于知识的习得。
遵循国家课改要求,围绕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育人目标,课程建设应遵循坚持全面发展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加强课程整合注重关联,变革育人方式注重实践五点原则。
在数字化时代,必须重视孩子作为数字原住民对于虚拟世界的体验和认识,开展数字化教育。作为一线校长和老师,变革课堂教学,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互动,要增强教学过程的创造性、体验性和启发性。利用线上学习的优势,根据老师的学习指导单,学生可自主学习知识。基于线上数据,老师可进行学情分析,进行二次备课。线下可以师生面对面,完成作业,开展学科实践,如英语科目,师生可更多交流对话,不再让英语成为哑巴英语。
田爱丽提供了三个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典型案例:山东青岛二中的“互联网+教学”、西安高新第二学校的智慧课堂、南京市朝天宫民族小学的语文教学。
教育是无声的弹性活动
董云川(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高等教育学会会长)
董云川以《教育的智慧》为题,从“什么是对的教育之道”“什么是好的教育之道”展开论述,强调无论是政策、学校、教师还是教学,都要怀揣责任感与艺术感,以“求真”“求善”“求美”的心,真诚而教,在平衡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中,通过不断反思与探索,寻求教育新方向、新举措。
董云川表示,一个人的长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所以教育能够提供的就是一种真善美的滋养和一种可能性,这是教育本身需要思考的问题。教育是无声的弹性的活动,教育质量不是评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作为教师,应该想想自己是想当老师,还是顺便当老师,完全不一样。身处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需要调整价值观,树立职业理想,从心底认为教育是我们的生活方式。作为校长,就得思考能给学校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观,思考学生懂吗、会吗、敢吗这三点,一个孩子的成长应该会什么、会什么才是对的、敢不敢质疑过去。教育要培养有趣的灵魂。
他分享了从教40年的心得,提出做教育真好、真累、真难,而其中也体现出教育的公德感、责任感、艺术感。学校修炼“三品”:谈“品质”,求“品味”,上“品格”。教师坚守“三心”:对学生富于爱心,对岗位付出责任心,对学术充满敬畏心。教学追求“三境”:认真精到,一丝不苟;热情贯穿,真心投入;信仰感召,义无反顾。
老师更需要鼓励、关心和尊重
石鹏(广西基础教育名校长,南宁十四中教育集团总校长)
孩子们都有“任督二脉”,要打通他们的“任督二脉”,让其可持续发展。石鹏认为,学生是否可持续发展,应该作为评价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一所好的学校,首先要帮助学生得到与他能力相符的成绩,同时也要为他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老师是实现学生发展的中介和桥梁,没有这座桥梁,我们一切生本的理念,最多只能停留在嘴上或纸上。如果教育是为了人的幸福的话,我们认为:只有幸福的老师,才可能教出幸福的学生!”石鹏表示,要把教师培养定位为学校的核心工作,要以教师发展引领学校发展,构建学校发展与教职工需求相匹配的教职工成长体系,老师更需要被夸,需要被鼓励、被关心、被尊重、被看见,让每位老师感受专业的尊严和职业的幸福,从而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造高品质教育。只有学校尊重老师、关心老师,老师才会有归属感,才会尽心尽力关爱学生。
校长首先要热爱生命
王锦秀(银川市名校长,现任银川英才学校、灵武英才学校总校长)
担任校长20年,王锦秀对教育事业有着深切的爱,她说,作为一名校长,有时缺的不是原则,而是爱,是发自内心的爱。她自称自己做了很多“奇葩”的事情,比如:14年没有请过家长,但是踏遍了学生的家门;从来不开除学生;把个人电话号码直接公布给各校区的家长,每位家长都知道;从不在办公室坐着;喜欢管闲事……
这位被学生亲切称为“锦秀姐姐”的校长,用一个又一个真实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育人故事,阐述着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她看来,一位校长,首先要对生命有热爱,对生活有热爱;其次,不能放弃一个学生,在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阳光自信,打造有爱的教育;最后,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校长要发挥“主脑”引领和服务作用,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分层辅导教学 将因材施教进行到底
杨继伟(昆明市第八中学长城红鑫校区副校长,昆明市高富英名校长基地学员)
杨继伟以《精准定位,有效教学,整体推进,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题展开分享。作为学校基层一线管理者,杨继伟认为,在教学质量管理环节,要落实好备课、授课、作业三个工作,悉心辅导好每个学生,尊重差异,爱护学生。他表示,要将因材施教进行到底,精准理解数据,并有效推进分层辅导教学。对于优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题型训练为载体,帮助优生突破学习上的瓶颈。对于薄弱生,要重基础知识的训练、适度提升、严格要求答题的格式规范,并当堂落实。
杨继伟说,新的时代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使命就是立德树人,具体来讲就是确立正确价值观念塑造、必备品格养成、关键能力培养和基础知识落实的课堂育人理念。教师要用心上好每节课,把时间花在备课上,把本事显在课堂上,通过精雕细琢每一个环节,不断改进每一种方法,让课堂训练有层次,做到学生参与面广,学习气氛活跃,让学生得到真正的练习和运用。
“共美教育”让每一个生命熠熠闪光
刘晓华(中央民大附中西山实验小学校长,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刘晓华介绍了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昆明西山实验小学“共美教育”的实施背景与意义,从构建“共美文化”体系、“共美课程”体系、“共美课堂”体系三个维度,分享学校在落实“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教育理念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比如,“共美文化”的构建,在助力学校办学品质提升的同时,勾勒学校未来特有的模样,塑造独特的集体文化记忆,这种影响师生终身的文化,就是“共美教育”所追求的文化价值。而“共美课程”的构建,则分为了四类课程,涵盖了学科课程、多学科融合的实践类课程、科创类课程、民族团结教育、家长家庭教育、社会服务教育、劳动实践教育等,搭建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本的成长平台,形成独有的教学模式,办学生向往、教师幸福、人民满意的学校。刘晓华说:“学校即生命场,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让每一个生命熠熠闪光!”
阅读原文
记者丨刘丹 黄毅
来源丨都市时报
编辑丨赵一航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