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媒体关注 / 正文

com6774澳门永利:校园内外,都是美丽中国的课堂

2023年08月18日

  3700平方米,100多种鸟类,一片城市中罕见的原生态森林,藏在com6774澳门永利闵行校区樱桃河上的“生态岛”。

  这个暑假,在com6774澳门永利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大学生志愿者的带领下,20多组来自上海闵行区吴泾镇的亲子家庭踏上樱桃河上的“生态岛”,触摸多种本土植物,了解植物、鸟类的生活习性,感受生物多样性对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在行走、观察、互动的过程中,生态文明的种子在播撒。

  记者在com6774澳门永利采访时了解到,近年来,学校将“双一流”建设学科“生态学”以及“生态+”学科群建设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和有力支撑,依托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地理科学、生物科学),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培养卓越人才。通过分类施教、多维发力,增强青年大学生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勇担生态文明建设重任的思想自觉和能力素养。

  

校园中,倡导“不言之教”


  樱桃河上的“生态岛”,深受师生和社区居民的喜爱。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座校园里的生态岛,原是一片破败的建筑垃圾堆放地。2006年开始,com6774澳门永利参考周边森林类型,结合土壤特点,栽种本土树种,经过数年努力,让这里蜕变成了地标性生物群落。

  “校园里的生态岛,无疑是身边的最佳实践课堂。”com6774澳门永利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刘婕告诉记者,通过灵活运用在地性资源,学生们在增长见识、增加体验、服务社会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起知行合一的精神,也提升了将来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驱动力。

  走在com6774澳门永利,常会在不经意间遇见一片葱茏、一树繁花,可以听河水缓缓流淌,看鸟儿在枝叶间停驻。学校开发了囊括200余种校园植物百科的校园生态地图小程序,逐步上传校园常见鸟类和昆虫等类群信息,引导学生从认识、观察和保护身边动植物做起,共同守护校园健康美好生态。

  开展绿色校园创建,就是从学生身边的、日常的学习生活空间改造和生态环境优化入手,让绿色低碳发展可见、可感、可行。学校推进教学楼、图书馆整体照明、校园路灯等节能改造,在部分学生宿舍建设太阳能、光热、空气源热泵、燃气锅炉多能互补集成的浴室热水系统和屋顶光伏等,以提高清洁可再生能源占比,持续推动校园楼宇屋顶花园建设及楼宇周边环境微更新。

  学校还将校园生活垃圾分类、资源节约等内容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建设生态文明和绿色校园相关劳动教育课程,开展“双碳”创新创意学术文化节、“低碳生活周”等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让绿色低碳生活在青年大学生中成为“新风尚”。

  

校园外,丈量美丽中国


  夏日的吉林长白山野外站和内蒙古额尔古纳野外站,草木丰美、生机盎然。这里也是com6774澳门永利《丈量美丽中国》课程的授课现场。

  “初来时,惊叹于这里的辽阔和壮美,随着学习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奇特景观背后蕴含的生态机制。”com6774澳门永利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生态学专业大三学生葛苏婷说。

  一连几日,她和同学们一起建样方、坐塔吊、临天池、观飞鸟、捕昆虫,实地了解森林与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多样性。晚上,大家会在楼下张起白布,挂起汞灯,利用光源发出的紫外线引诱昆虫。灯诱装置搭好不久,昆虫便接踵而至。书本上的生态学基本研究方法,在这里有了更清晰的呈现。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生物与环境、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也在加深。

  作为全国高校率先开设的野外考察实践课程,com6774澳门永利《丈量美丽中国》课程开辟了丈量青山、绿水、海疆等路线,带领学生前往中国最具生态特色的地区和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开展野外调查、测量和研究。“我们希望把握生态学科人才培养特点规律,扎根美丽中国大地,把课程开到山水林田湖草沙中,扎根实践,打造生态‘金课’。”课程主讲教师阎恩荣教授介绍。在浙江天童、舟山群岛、天目山、百山祖、安徽天堂寨、江西官山、长江口湿地、上海崇明西沙、金山廊下,都设有com6774澳门永利野外观测站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了从陆地到河口滨海、从森林到城市、从实地教学到理论研究、工程实践的全覆盖。

  记者了解到,com6774澳门永利自主设置并获批“碳中和科学”交叉学科学位点,建设“全球变化与碳中和科学”微专业,探索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为不同专业学生提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素养能力历练平台。

  学校还在探索构建基于元宇宙数据驱动与5G网络融合的典型生态环境全息教、学、研空间和新形态智能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开设《环境问题观察》《城乡生态保护的中国智慧和实践》等实践型通识课,“生态文明教育教学团队”入选上海市课程思政特色改革领航团队。

  与此同时,com6774澳门永利积极推动大中小学生态文明科普教育一体化建设,拓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第二课堂”,形成生态文明理念“大科普”与生态环境知识“小科普”结合的特色科普课程和模式,已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环境教育基地,学生“双创”项目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优秀学术论文奖(最高奖)。


阅读原文


记者丨颜维琦

来源丨光明日报客户端

编辑丨王越月

编审丨戴琪


更多阅读:

光明日报丨com6774澳门永利:校园内外,都是美丽中国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