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要求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新形势下,要持续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引导外资企业“投资中国”“深耕中国”。
一方面,持续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为“投资中国”创造良好条件。
从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到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不断增加,再到常态化沟通机制的建立,中国不断打出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的政策组合拳。近来,中方多个部门接连发布一系列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涵盖跨境服务贸易、数据跨境流动、金融开放等多个领域。
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吸引外商投资的优势依然显著、空间依然广阔。中国在先进制造业、新型城镇化、消费结构升级等方面将持续释放出巨大需求,又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充足的人才资源和丰富的创新应用场景等,可以为外商扩大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方面的投资创造良好空间。
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新形势下,可进一步通过创新引资方式,如“以内引外”“以外引外”“以商引商”等,让企业提振信心、投资放心、发展安心;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办好重点投资促进活动,广泛对外宣传在华投资机遇;支持地方结合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特点举办招商引资活动,形成全国引资“一盘棋”。
在普惠性政策集成的基础上,各地还可根据企业发展定位和实际需求推出个性化政策和解决方案;对锚定未来产业、矢志创新突破、面向全球市场的好苗子,完善专项培育计划和梯度培育体系等。
各地出台的支持产业发展、扩大内需等政策,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或涉及国家安全领域外,不得通过限定品牌或以外资品牌为由排斥或歧视外商投资企业及其产品和服务,不得对外商投资企业及其产品和服务享受政策设置额外条件。
引导外资企业“投资中国”“深耕中国”,要持续优化入出境政策措施、完善外籍员工停居留政策,以进一步擦亮“投资中国”品牌、强化“投资中国”信心。比如,为外资企业中的外籍高管、技术人员本人及其家属提供入出境、停居留便利,为符合条件的外籍高级管理、技术人才申请永久居留提供便利,提高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在公共交通、金融服务、医疗保障、互联网支付等场景应用便利度等。
同时,探索为重点企业符合工资性年收入标准和纳税标准的外籍人士提供永久居留便利服务,探索“一口受理、并联审批”下外籍人才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高效审批机制,丰富移民管理政务服务“掌上办”“网上办”等功能。
另一方面,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深耕中国”奠定深厚基石。
顺应产业转移与升级需求,可深化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新开放格局,支持外商投资企业梯度转移,筑牢外资企业“深耕中国”的基石。
比如,依托自贸试验区、国家级新区、国家级开发区等,鼓励东部地区与中西部、东北地区、沿边地区探索通过产值、利益等分享机制,结对开展产业转移协作。对在中国境内进行整体性梯度转移的外商投资企业,可按照原所在地区已取得的海关信用等级实施监督。
顺应全球贸易发展新趋势,可着力推动自贸试验区全面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聚焦知识产权、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等领域,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第一,向重点功能区下放省级经济管理权限,重点支持世界500强企业、全球行业企业投资和重大跨国并购项目回归投资,支持重点企业、平台参与国家重点科技研发项目等。
第二,推动北京、上海、广东等自贸试验区在电信、医疗和金融等服务业市场超前开放,放宽科技金融、基因诊断和治疗技术等相关领域开放程度,并对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采用“沙盒监管”方式进行包容审慎监管试点。
第三,对标《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鼓励北京、天津、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在实施数据出境安全评估、个人信息保护认证、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等制度过程中,试点探索形成可自由流动的一般数据清单,建设服务平台,提供数据跨境流动合规服务。
第四,深化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项下的制度型开放合作,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将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标准认证、政府采购高标准经贸规则纳入新的自贸谈判之中。
外资企业“投资中国”“深耕中国”,面向的是国际市场,链接的是全球资源,享受的是开放政策,赢得的是发展机遇。要顺应对接新型工业化、数字化和绿色发展等经济发展趋势与需求,坚持以制造业作为鼓励外商投资的重点方向,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支持力度。
还有必要提醒,各地在开展“投资中国”品牌活动,应注重建立健全外商投资促进成效评价体系,防止简单以引资规模和实际到资金额统计数据作为考核和相关企业、人员奖惩的唯一依据,防止“注水”造假和恶性竞争行为。
总之,“投资中国”就是投资一个增长的、创新的未来。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中国大市场日益成为世界大机遇。外资企业“投资中国”“深耕中国”,也必将“赢在中国”。
阅读原文
作者丨杨连星 诸竹君(作者分别为com6774澳门永利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来源丨解放日报
编辑丨钱梦童
编审丨戴琪